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科学研究 > 药物研究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转载自香港大公报        日期: 2010-2-26       作者: 释慧远 - 香港生物小分子实验室

        气味是由化学分子引起的,气味来自于飘散于空气中的可嗅觉物质分子,一般分子量都小于500道尔顿,气味也是嗅觉所感觉到的「味道」,在中国传统中医药名词中,气味即药物的「性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辛、甘、咸五味属性,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气味」,植物或动物的气味会直接影响它们作为药物的作用与效果,实验与科学观察证实,陈皮、白芷、羌活、当归、枳实、青皮、木香、豆寇、藿香、防风等中药材,气味越浓烈纯正,一些有效分子保存越多,药效也越好,苦多属寒,咸多属凉,酸多属温,辛多属热(或先凉后热)。当生物体中蛋白质与氨基酸产生「变性」降解时,常会出现蛋白质变性腐坏所产生的酸臭难闻气味,古代的藏医就利用这些现象诊察疾病与预测疾病好坏趋势,而中医「四诊」中的「闻」除「闻声」外也包括了「闻气味」。 

        利用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分子,以生物科技手段,可以将这些分子以不同的方式修饰、组合而产生不同的效用,在SDTL Biofactor、SDTL Nitor(丽特)与SDTL Miracle干细胞前体因子系列及SDTL生命因子系列的科学实验中发现,各种不同的分子通过皮肤及跨越生物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对人体的作用起效时间也不同,不同的分子(包括气味分子)可引起人体生理及情绪上不同的变化,有些可使血压降低、心律减慢,有些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如茉莉花可刺激大脑,而青草及当归、党参气味具有一定的提振精神功能,芹菜香味有镇定与安神作用,熏衣草能消除疲劳、加速睡眠,菊花、艾叶香气具有降低血压作用,桂花香气可缓解抑郁,对一些躁狂精神患者有一定安抚功效等)。 

        气味是通过嗅觉器官而被察觉,而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总面积约5平方厘米,由于嗅觉感受器的位置较高,平时正常呼吸时气味分子无法随气流到达,因此嗅不到微弱的气味,需要大力吸气使气流上达并增加气味分子浓度,才能使嗅觉上皮组织感受,嗅觉神经细胞把气味的信息传给嗅球。 

        嗅上皮含有主细胞、支细胞和基底三种细胞,主细胞也称呼嗅细胞,呈圆瓶状,细胞顶端有5-6条短的纤毛,细胞的底端有长突,它们组成嗅丝,穿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嗅细胞的纤毛受到存在于空气中的物质分子刺激时,将神经冲动信息传入嗅球,进而通过神经通路传向更高级的嗅觉中枢与感知中枢,而引起嗅觉及情绪或生理改变,通常嗅觉神经细胞在1、2个月内会死亡。 

        生物(动物、人体)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同一生物(如人、猫或狗等)对不同气味物质的敏感程度及感觉都不尽相同,嗅上皮和中枢系统能区分出多种不同的气味,有资料显示,人能闻到近万种气味,但对应的蛋白质受体只有约400种,一种蛋白质受体能够和多种气味分子结合,而一种气味分子也能和多个蛋白质受体结合。 

        有人分析了600多种有气味的物质和它们的化学结构,提出至少存在7种基本气味,而其它的气味则可能是由这些基本的组合所形成,这7种基本气味是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他们发现,大多数具有同样气味的物质,具有共同的分子结构,也有特殊结合能力的受体蛋白(理论上至少有7种),这种结合可能是通过G-蛋白而引起第二信使类物质的产生,导致膜上某种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Na+、K+等离子的跨膜移动,在嗅细胞的胞体膜上产生去极化型的感受器电位,使轴突膜上引起不同频率动作电位发放而传入中枢的。 

        有数据显示,用细胞内记录法检查单一嗅细胞电反应实验时发现,每一嗅细胞只对一种或两种特殊气味有反应,而嗅球中不同部位的细胞也只对某些特殊气味起反应,嗅觉系统与其它感觉系统类似,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相对专用的感受位点和传输线路,非基本的气味由于在不同线路上有引起不同数量冲动的组合特点,而在中枢系统会引起特有的主观嗅觉与不同认知感受。 

        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一些具有可溶性的天然有机小分子或人工合成物质(或纳米态的矿物质及元素),有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或飘浮性,基本上有七类气味,为淡香、浓香、合成香、腥(辛)香、香臭混合、焦臭、恶臭,而香与臭是一种主观的相对评价,有的气味使人感觉舒适,有的气味则会使人焦烦不安,具体情形因人而异,不同的生物对同一种气味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环境中及不同的心情状态下,有不同的感受,因而也有不同的感觉与反应。 

        任何的事物都有一体两面性,很多的物质在发挥效果时也会并存某些副作用,以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及研究实验,可以消除与效果并存的不良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呈现分子的效果并不难,困难的是最终必须消除其产生的副作用。 

        中医药的配伍组合可以消除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已引起西方一些研究机构的关注,现代的治癌分子药物榄香烯虽然对一些癌症(如乳癌)有一些效果,但其副作用对患者与医者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困扰,而将中医药的配伍理论与生物分子技术结合,可使药物研究产生更大的突破性进展,可以治疗众多种类现代医药所无法治愈的疾病,并使其应用范围更为扩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医疗保健、化妆美容等领域,SDTL Biofactor生命因子、SDTL Miracle(奇迹)、SDTL Nitor(丽特)干细胞前体因子即是最好的应用范例,应用生物分子科学研究手段,可以开拓医药研究领域新天地,通过修复细胞而促进人类健康及恢复青春活力与抗衰老完全实现,是已可证实的科学事实,随着科学发展与成果应用的普遍性,相信分子医学的产物将给予人们更好、更广阔的高效选择。

大公报 23-11-2009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