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文章转载

专家指出恶性淋巴瘤七成可治愈


转载自中国《科技日报》 日期: 2007-09-24 作者:李颖

        915是第四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在中山公园举办了主题为健康同行,规范治疗,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的大型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来自北京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十多位知名专家,在活动现场热心为患者和游客解答防治淋巴瘤相关问题。人到中年警惕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超过100万名患者,每年约有36万名患者因无法救治而辞世。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3.5,每年新发患者约4.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呈急速上升趋势。尽管如此,专家还是乐观地指出,昔日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恶性淋巴瘤,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恶性淋巴瘤通过化疗,50%%的早期患者可以治愈,如果化疗与增进免疫功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美罗华联合使用,则可以使治愈率提高到70%%以上。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朱军介绍,淋巴瘤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办公族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时间处于手机和计算机等电子辐射的环境等。同时专家指出,成人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患病人群,发病的高峰期为45岁到60岁之间,而且,发病的可能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专家介绍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包括(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咳嗽、呼吸急促、莫名减重、发烧、过量出汗(尤其在夜间)等。这样的症状可能癌症的问题,但也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检测手段有限,且早期症状常常容易被混淆,因此,如果患者症状持续不好,则必须向医生咨询。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确切起因仍然未知。但是目前的科研集中其中一些可能导致淋巴瘤进展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紊乱和HIV等病毒因素。中国版《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出台

  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全美肿瘤医生的临床治疗时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每年都会制定相关领域的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包括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这部聚集20所全球顶尖机构专家的智能的指南,会定期更新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权威的信息,帮助患者和医生作出最恰当的临床决策,提高临床的治疗质量和疗效。为了让我国医生也能有符合我国临床情况的治疗和疗效标准,今年5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的牵头组织下,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内的19位专家,对NCCN指南进行相应调整,撰写了中国版的指南。这本指南已被NCCN官方网站收录,面向全球医生。作为我国相关领域专家与国外权威的直接交流的结果,中国版指南将有利于树立我国在国际肿瘤界的影响力。指南除了对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非胃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AIDS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外围T细胞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内的13种恶性淋巴瘤亚类的治疗进行规范,还修改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标准。美罗华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解除痛苦由于大约80%—85%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不正常的B细胞引起的。传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式除了破坏肿瘤细胞,还会损伤身体中的健康组织,而美罗华只特异性针对B细胞,而且美罗华与正常的和恶性的B细胞表面黏合,通过这种黏合,来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癌细胞,同时,正常的B细胞取代被杀死的癌细胞,于是免疫系统重新注入了健康的细胞。

  专家介绍说,美罗华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经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美罗华可用于:联合CHOP方案8个疗程治疗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联合CVP方案8个疗程一线治疗惰性(滤泡性)淋巴瘤以及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滤泡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专家指出,美罗华已经成为过去20年里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药物,全面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仅伴随极小的毒副作用。在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一项六年患者随访数据显示,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后,55%的患者在4年至7年之间仍持续缓解。患者总缓解率为100%63%完全缓解,37%部分缓解);治疗晚期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项比较美罗华联合CVPCV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三期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各亚组中所有研究终点美罗华联合CVP组均显著优于CVP组,同时伴随极小的附加毒性。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