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文章转载

治疗慢性疼痛有新招


转载自中国《科技日报》 日期: 2007-09-24 作者:项铮

        1亿中国人受疼痛困扰,多半人存在认知误区。其实———

        “大部分人认为疼痛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能扛过去就行。但其实疼痛对人体的威胁远远超过人们的预计。914日的中美史克工厂开放日上,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药学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外,面对目前社会大众对疼痛疾病认知的误区,孙教授还呼吁:公众应对慢性疼痛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症状,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据中国镇痛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但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疼痛也是一种可以诊治的疾病;在医院门诊的就诊病人中,2/3的病人都曾受过疼痛的困扰,然而大多数人却并未意识到仅是疼痛也应该及时去看大夫。可见,疼痛问题正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议题,值得社会各界正视。

疼痛是不是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在急性组织损伤消退后继续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可以是某个内脏器官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主症,如肌肉关节痛、颈肩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孙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对疼痛的认识及控制疼痛措施不尽如人意,致使广大患者由于疼痛不能及时控制和缓解,而饱受痛苦的煎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丧失劳动力。

        疼痛除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外,还会造成人们经济上的极大负担。调查显示,在英国因疼痛所致平均每周流失的生产时间为4.6小时;而在美国,每年因疼痛导致生产时间流失造成的损失达612亿美元。

        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认为疼痛不是什么大事情,普遍觉得如果一有痛感,就大喊大叫,很容易招致非议,因此扛过去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专家认为,决不能把慢性疼痛简单地看做是一种症状,多数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关节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痛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治好了痛,才能治好病。

对付疼痛有药可循

        “一旦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就一定要到医院的疼痛科进行治疗。否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后患无穷。当然最理想的是,一出现疼痛,就在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不要拖到不可收拾时再有所觉悟。孙教授还指出,服用止痛药是首先应该想到的方法。美国医师协会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不仅起效迅速,能直接切断致痛根源,而且疗效好、安全性记录好、可持续止痛12小时。此外,患者可以在医院和药店直接购买到此类止痛药,无需医生处方,非常方便。

        有些人因为听信某些误传,认为吃止痛药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甚至会上瘾,从而放弃了止痛药这一最方便简单的止痛手段。针对这种错误的观念,专家指出,此类药物不是麻醉性的镇痛药物,不会产生药物依赖,只要按照推荐的剂量使用,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当然,疼痛患者也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如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讲究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慢性疼痛的诱发因素;气候变化时合理增减衣服,免受潮湿和寒冷的侵袭;运动后,汗湿的衣服要立即换下,擦干汗水,千万不要图一时凉快,到风口吹风或洗冷水浴;疼痛患者还应经常按摩病变部位,以缓解神经压力、消除肿胀、分解粘连,使肌肉得以松弛。

美国老年学会给出5条建议

         一旦出现长期慢性疼痛,不仅容易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生活效率,还会引起慢性疼痛病症诊治的延误。为此,美国老年学会给出了5条建议,希望能为有效缓解慢性疼痛而提供帮助。

         最重要的是缓解疼痛:无论何时,当您感到疼痛时,寻找止痛方法和确定其原因一样重要。

        对轻到中度的疼痛,首先考虑使用一些止痛药物。但一定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准确剂量使用,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对重度的疼痛,可使用镇痛剂:镇痛剂对缓解中度至重度的疼痛,止痛作用是肯定的。不过,由于病人体质及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选用此类药物,还必须由医生进行指导并对药物疗效进行判定。

        采用综合的止痛手段。非药物治疗很多时候是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及其它相关的项目。这些方法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联合运用。同时也必须是许多慢性疼痛病人的健康保健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疼痛持续存在时,可考虑运用多种缓解疼痛的方法,以达到缓解病人疼痛的目的。

        疼痛病人要不断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作为病人,必须尽可能地多学习疼痛的自我护理,而病人疼痛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向各级有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咨询及阅读保健方面、健康教育的书籍而不断提高。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