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文章转载

特别报道:生物外包产业异军突起


转载自中国《科技日报》 日期: 2007-10-29 作者:吴红月 张显峰 项铮

        1020,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成员单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次性签署了五项协议,分别是江苏恒瑞药业委托中美奥达研发生产抗肿瘤抗体药物ATKHR1合作协议;美国橡子园创头公司第二轮投资中美奥达协议;生物中心与ChinaBioAccelerator公司共同开展投融资服务合作协议;京天成与军科院军事研究所开发狂犬病病毒检测试纸合作协议,以及扬子江药业集团委托科信必成研发菲洛地平的缓释剂合作协议,以上合作内容从国际到国内,从资本投入到项目委托,展现了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的品牌形象和突出业绩。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生物医药外包的一个新兴市场,这样的集体亮相正好体现了生物外包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这已经成为《第十一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内外专家的共识。

  生物外包全球分工转移中国四大条件成为首选

  新药研发是世界大型医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经营法则,掌握新药不仅是拥有未来的市场,更重要的,具有专利的新药在销售上售价远远高于非专利药。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美国市场专利药平均售价为110美元,而非专利药只有30美元,因此,研制和开发具有专利的新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杀手锏。但是,根据美国FDA规定,新药从研发开始到临床再到批准,不仅时间长达10年以上,而且投入至少在10亿美元左右,这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也促使大企业开始将研发项目外包给一些人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自2000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一直稳步增长,持续增长率达到14%。据统计,到2008年,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将达到210亿美元,蕴藏着巨大的商机。2005年,中国占整个世界外包市场份额的0.5%,目前,中国、印度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外包最热门的市场。

  无论是国际跨国公司的CEO还是国内政府部门的官员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中国能够成为生物外包新的市场增长点,主要源于四大因素。第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药研发市场,药物的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和对疾病的防治力度都在不断加大;第二,中国13亿人口给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第三,中国每年500万的大学毕业生、100万研究生以及18万的海外归国专家,为高校和研发机构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源,且成本相对较低;第四,中国政府在政策、资金以及专利保护等方面加大重视,为生物外包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市场需求促成联盟建立产业发展重塑区域坐标

  外包产业为许多新建企业带来了活力。发展最快的要数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03年专著于化学外包的企业在不到4年的发展中产值迅速过亿元,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全国该行业的第三名,北京市第一名。公司首席科学家陈通前认为,为国际市场提供综合性的化学服务是外包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础。目前,在北京,有一大批康龙化成这样的新型外包企业成长起来,并带动了北京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发展。

  20059月,由8家专业技术服务企业组成的我国第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外包服务的产业联盟———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正式成立。联盟通过品牌共享、联合营销、共担风险,嵌入国际研发链条。联盟提出了“OneWorldOneStandard”(一个世界一个标准)的发展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研发服务,以优秀的质量、管道、品牌赢得了国内外医药企业和优质金融资本的认可。联盟成立两年规模日益壮大,成员单位由最初的8家发展到了16家,服务业务也涉及到生物外包、化学外包两条线;在抗体服务方面,还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注于一站式抗体服务的北方抗体联盟,形成了化学合成、基因组相关研究、抗体研发和生产、药物安全性评价、制剂研发等五项系统解决方案,初步树立了北京在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品牌和地位。联盟预计在2007年实现订单收入3亿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伟光在签约会上表示,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在2006年为北京带来了超过25亿元的收益。联盟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北京作为高端、高辐射的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地位,外包产业更成为北京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为此,北京还将在人才和政策上对此给予倾斜,以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

  技术专利保护有待加强2亿资金缺口呼唤风险投资

  任何新兴的产业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中国外包产业的渐进中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公司总裁孙乐告诉记者,从事外包技术服务的多是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熟悉国际企业运作和研发,目前在国内从事外包最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技术专利的保护。研发产业得到发展必定与技术专利的实施密切相关,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必要有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研发与专利注册的链接上,只有将专利变成生产产品,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在出口的报关申请上能否缩短时间。目前,出口的报关审核时间较长,对于紧贴市场的研发产品来说,可能影响到生产和市场,最终影响到投入和产出的效果,能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第三,也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据孙总估算,国内外包市场需要的资金投入缺口在2亿元以上,他们期待着国内外风险投资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