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文章转载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加美在胆固醇研究中获新进展


转载自中国《科技日报》 日期: 2008-01-17 作者:张梦然

         胆固醇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却是道难以攻克的关口。最近,科学家终于在胆固醇相关研究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

  110日,合众社对加拿大艾伯特大学医疗研究小组最新的成果报导称,该医疗小组通过研究胆固醇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找到了能有效减少人体内坏胆固醇和脂肪酸数量的方法,其关键性发现对肥胖引起的心脏病的临床意义重大,并将指导新型药物的产生。

  另一项发现则来自美国。科学家通过对3个国家超过2万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内有7个新的胆固醇调节基因,其中一些会直接导致罹患心脏病。这一最新发现刊载在13日出版的《自然·遗传学》上。

  专家认为,该发现可能会扭转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标志着在防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上迈出了一大步。

  体内警钟鸣

  胆固醇本身并不可怕,人们闻之色变的只是因为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在人体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属于好胆固醇,它具有清洁疏通血管的功能;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则称为坏胆固醇,它占胆固醇总量的60%,多余的LDLC会钻入动脉血管,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加速血管硬化。尽管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多元而复杂,但是降低胆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却是毋庸置疑的。

  研究显示,胆固醇的浓度降低1%,心脏病发生的几率就可以降低2%,而心血管疾病现在已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20077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多家心血管病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死于包括中风在内的心血管疾病人数高达1700万,其中80%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这个数字是世界年死亡人口的1/3

  专家预计,到2015年,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达2000万。

  新药新光明

  众所周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是肥胖人士的三高,紧随三高而来的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困扰。由肥胖引起的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受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酸酯的数量的影响。甘油三酸酯作为血液里的另一种脂肪,可导致型糖尿病和心脏病。

  加拿大艾伯特大学的专家组在小鼠和仓鼠身上的实验证明,操纵特定酶可有效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同时降低甘油三酸酯对生物体的危害,而特定酶自身的药理学构成,能在生物体组织中控制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专家通过对其新陈代谢的运作途径的研究,发现特定酶的活性酵素能促使脂肪细胞和肝脏释放脂肪酸进到血液循环中,而阻止这种释放的发生,就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酸酯的关键。

  虽说要把实验室结果用于药物的开发仍需进一步测试,但科学家已通过突破性的结果看到新药的曙光。在以往的治疗手段中,常规的他汀类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胆固醇水平,但其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尚在观察,现在,人们终于有了不用过于依赖他汀的指望。

  成败犹未定

  与肥胖因素引起的高胆固醇不同,遗传性高胆固醇是因遗传因子缺陷而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病症,人群发生比例为1∶500,其特征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常常超过61毫摩尔/升,而正常标准内低密度脂蛋白的限界为4.16毫摩尔/升。遗传性因素引起的高胆固醇远比其它因素更难治疗,这也是新研究结果使科学家兴奋的原因。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了来自意大利、瑞典和芬兰的8800个被研究个体,分析了被研究个体身上200多万的遗传变异,最终将研究目标集中在25个变异基因上。这25个基因负责控制血脂水平的约25%,胆固醇水平亦同样被其影响。

  接着,研究人员选取了1100名个体,分析了不同种遗传变异与心脏病发病率的关系。分析结果不但发现了7个新的调节基因,还证实了之前发现的11个胆固醇相关基因的确具有使人罹患心脏病的危险。

  与传统医学观念相悖的是,通过研究基因变化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所谓的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其实对人体心血管并无重大影响。

  新基因和新发现使科学家转换了以往的研究方向,开始尝试从其它角度分析胆固醇家族病史和患病率的关系,治疗遗传性高胆固醇的尝试又有了新的目标。

  预防胜治疗

  在全球高胆固醇患者中,遗传引起的高胆固醇仅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数人则都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而且,高胆固醇指标也不再和肥胖划上等号,瘦人如果生活习惯不可取的话,同样拥有患病几率。

  科学家指出,即使新药产生,也并不会像魔术子弹一样立时击破高胆固醇危害,饮食得当、多加锻炼仍然是康复的必要条件。无论遗传性亦或其它类型病因,患者必须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多加锻炼和合理饮食。

  西方谚语说,一克预防胜过一磅治疗。如果大众都能遵照科学戒条,防患于未然,那么人类向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说再见的一天应为期不远。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