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快讯

耐缺氧作用检验方法


1 常压耐缺氧实验
1.1 原理
缺氧对机体是一种紧张性刺激,影响机体各种代谢,特别是影响机体的氧化供能,最终会导致机体的心、脑等主要器官缺氧供能不足而死亡。
1.2 材料
250mL磨口瓶、秒表、凡士林、钠石灰(或等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1.3 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小鼠,单一性别,18
-22g
,每组10-15只。
1.4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按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组间差应不大于
1g),其中1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每日每公斤体重推荐摄入量的10倍。受试样品给予时间不少于30天,必要时可以延长。
1.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将各组小鼠分别放入盛有
5g钠石灰的250mL磨口瓶内(每瓶1只),用凡士林封瓶口,盖严,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以呼吸停止为指标,观察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
1.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缺氧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
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1.7 注意事项:
1.7.1
每个磨口瓶内最好只放1只小鼠,以防互相干扰影响耐缺氧能力的测定。
1.7.2 磨口瓶一定要密闭封严,以防漏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1.7.3 磨口瓶必须等容量(误差±1ml),实验前先用水加以校正。
1.7.4 每批实验动物的体重应尽量保持一致。
2 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
2.1 原量
亚硝酸钠使正常二价铁血红蛋白转变为三价铁血红蛋白,破坏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死亡。
2.2 材料
亚硝酸钠 秒表 1ml注射器
2.3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小鼠,单一性别,18-
20g
,每组10-15只。
2.4 剂量分组
同1.4
2.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溶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各组动物按200-240mg/kgBW剂量腹腔注射亚硝酸钠(注射量为0.1ml/
10g),立即计时,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2.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存活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
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受试样品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3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
3.1 原理
动物断头后,由于脑供血终止,在短时间内脑中原有的血液和营养物质尚能使脑功能维持短暂时间,显示出有规律地张口喘气,以喘气时间为指标,可观察受试样品对脑缺血性缺氧的保护作用,凡能使脑耗氧降低的受试样品,均能延长动物喘气时间。
3.2 材料
剪刀 秒表
3.3 实验动物
同2.3
3.4 剂量分组
同1.4
3.5 实验步骤
各剂量组经口连续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溶剂,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各组动物(以乙醚浅麻醉下)自颈部逐只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
3.6 统计方法及结果判定
喘气停止时间为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
0.05,P
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3.7 结果判定
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三项实验中至少二项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耐缺氧作用。
3.8 注意事项
3.8.1 断头用的大剪刀必须锋利,断头时操作要敏捷,捉拿小鼠不宜反复多次或捉拿时间过长。
3.8.2 断头部位在小鼠耳根后部,切勿损伤延脑,否则断头后小鼠不显现喘气活动。

 

相关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