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人文社会

裘沙、王伟君:我以我血荐鲁迅


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日期: 2003-06-01 作者:李彦春

        今年是鲁迅诞辰120周年。画家裘沙、王伟君夫妇准备以第23次鲁迅专题展祭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旗手和民族魂。

         裘沙夫妇用画笔诠释鲁迅世界,1972年始,迄今29度春秋。29年来,他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日日探求、触摸博大精深的鲁迅。29年如一日,裘沙比喻是场韧性的战斗。今天,战斗仍在进行。今天不同以往的是,裘沙说: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的硬骨头精神鲁迅点中中国人穴脉的话语不仅没过时,反而正当其用Q还活着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毛泽东说:孔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鲁迅厉害,裘沙翻开他们夫妇创作的《鲁迅论文杂文160图》感慨,郁达夫早在1937年撰写的《鲁迅的伟大》中就说过,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和未来

        裘沙用以下鲁迅的话证实鲁迅的伟大——

        “文人这一块大招牌,是极容易骗人的。虽在现在,社会上的轻贱文人,实在不如所谓文人的自轻自贱之甚……其实他们却原是贩子,也一向绝顶聪明,以前的种种,无非生意经,现在的种种,也并不是无行,倒是他要改行了。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会转移到你头上,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污陷,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不可挺身而出给他解释或分辩,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是他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赂。

        大小丈夫的最高理想——简单地说,便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威福,子女,玉帛——罢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日日偷挖中华民族的柱石的奴隶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一天又一天地满足着,一天一天的堕落者,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现在器具的轻薄草率,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

        中国人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著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中国国民性的堕落,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远,加以卑怯贪婪,但这是历久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去掉。我对于攻打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为,现在还不想放手,但即使有效,也恐很迟,我自己看不见了。

        伶俐人都明白,中国虽完,自己的精神是不会苦的——因为都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然而,在中国,惟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着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掉反复着先前的命运。

        官魂,国魂之一。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顶着一个皇帝做傀儡,得罪了官就是得罪了皇帝。

        匪魂,国魂之二。社会诸色人等,望偏安巴蜀的刘玄德成功,也愿意打家劫舍的宋公明得法;至少,是受了官的恩惠时候则艳羡官僚,受了官的剥削时候便同情匪类。

        民魂,国魂之三。民魂是国魂的第三种,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930年,鲁迅警醒中国未来——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中国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可以解中国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中国人最能耐苦的谬说。还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林木伐尽,水泽洇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倘这事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青年所记忆,那么,这书所得的酬报,也就非常之大了。

        ……

        裘沙复述毛泽东1937年《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演说》:孔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以后,毛泽东再强调要一读马列,二读鲁迅

        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裘沙自喻阿难

        他在《阿难》一文中写道:老天爷给我安排的,倒确乎是个能使和尚成佛,却给俗人遭灾的华盖运。自己无论怎样拼搏,也摆脱不掉罩在头上的那顶华盖。

        裘沙命运与鲁迅丝丝相关。他与鲁迅同乡。裘母被封建礼教逼疯,被送回娘家,裘沙两岁即与母亲隔绝。于是裘母像祥林嫂一样挨家挨户敲门:看见我的孩子吗?裘沙中学开始读鲁迅。鲁迅笔下的家乡方言、风土、人物,裘沙因熟悉而亲切。真正读懂鲁迅,裘沙说是在1972年,这年,他42岁。

        裘沙1951年申请入党,经过14年考验,1965年入党。1970年,组织以修正主义党委拉进来的党员为由取消了他的党员资格。以后岁月,裘沙年年写申诉书,按月缴纳党费,至到1979年恢复党籍。下干校期间,裘沙干的活是,从茅厕中挑蛆,洗净喂鸭子。他在难以忍受中默想:好好考验我吧!我好好改造自己!即使不画画儿了,当一辈子农民也没意见。以后,裘沙有9次机会回京工作,但都被组织这个人不能用而压制。裘沙体会了祥林嫂的走投无路。走投无路中,他捧读鲁迅……鲁迅的《彷徨》与《呐喊》即是他的脚步和声音——“写的就是我身边人身边事。他在《阿难》中写道:在科技领域里,当光束进入红宝石小棒,棒的两端一激烈碰撞,就会产生极大能量而形成激光。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被华盖笼罩得黑暗之极无理可说时,他只要不毁灭,同样会产生耀眼激光。逆境厄运,它使我从心态上贴近鲁迅,理解鲁迅世界,这兴许正是我得天独厚的地方。

        鲁迅的两段话决定了裘沙选择的路:自己背着固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将来战斗的青年,倘在类似的境遇中,能偶然看见这记录,我想是必能开颜一笑,更明白所谓敌人者是怎样的东西的。”1972年,裘沙铺开尘封画纸,用画笔传播鲁迅火种,为将来战斗的青年,为支撑自己精神不垮。

        他发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第一声呐喊——“又为斯民哭健儿。风雨天气,鲁迅参加杨杏佛追悼会,做好了踏上不归路的准备。挚友许寿裳撑伞同行。裘沙表现的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文革中,背靠背揭发,相煎何急的软骨头让他感慨系之。

        裘沙拜访冯雪峰、曹靖华、萧军、周建人,他们向他细述鲁迅生前模样——举手投足、抽烟姿势、笑、愤怒、眼含希望……裘沙进入癫狂状态,三星期画了106幅画儿。鲁迅小说好画,有人物有情节。杂文,画的是思想。很多人问裘沙思想怎么画?裘沙认为思想从生活中来,能画。如若其道术,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裘沙描绘了个性与众数,物质与精神这两对矛盾的四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左图是鲁迅所批判的那种为个人私利而大挖中华民族柱石的国民,这是个性与物质结合的典型。右图画的是大跃进时期全民炼钢的场面,小高炉上写着全民办钢铁火红心更红等标语,这是众数与物质相结合的一次社会实践。上图画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人手挥红宝书的大场面,口号是头可断,血可流,思想不可丢、这是一场尊众数而张革命的全民大实践。下图,在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地方,只画了一片亮色,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留待读者自己找答案。

        “阿难继续受难。裘沙因编撰《鲁迅照片集》被组织说成别有用心,招摇撞骗。裘沙痛苦:鲁迅用匕首般的笔为胡风辩、巴金辩,谁为我辩呢?!为《鲁迅照片集》自费江南考证,裘家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王伟君挖野菜替代蔬菜。

        1982年,郁闷、劳累、缺乏营养,裘沙得了乙型肝炎,他在床上对王伟君口述《鲁迅画传》草图。1983年,被确诊为肝癌。裘沙写下遗嘱和墓志铭:这是一个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认识到鲁迅的意义,将自己毕生精力献给鲁迅事业的人。裘沙用生命体验了鲁迅的《死》。面对绝望也是需要绝望的勇气和力量的。裘沙渴望活。

        画鲁迅,做鲁迅主义者,裘沙说:我们非但没吃到鲁迅的好,反而把原有的好都放弃了。生活上搞得很糟。他们放弃了应该拥有的职称、房子、健康、好生活……至今蜗居1956年的小房子里。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为找某个数据,他们需拿出搬山的勇气挪动山一般的书籍。找到时,已耗尽创作的激情和体力。

        尽管清贫,裘沙夫妇坚守一条——不卖画儿。鲁迅不能当商品出卖。曾有韩国人想买他们的画儿,被拒绝。韩国人提出那就买他们淘汰的画儿。裘沙说,既然淘汰了,自然就是要毁掉的。

        对于马马虎虎的生活,裘沙说:我们不悔,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王伟君操吴侬软语,一字一顿:绝不回头。裘沙对志同道合的王伟君,感谢上苍的安排:鲁迅身边有个许广平,我身边有个王伟君。我们太一致了,甚至连缺点都一样,都不会生活,不会同人打交道,生活马马虎虎……”

        王伟君能伴阿难一生而不回头,她在《我的追求》一文中剖析自己:我要求自己用纯净的艺术标准做人,用纯净的做人标准作画。

        举办过22次鲁迅展,在大学中讲演鲁迅,在青年中播种硬骨头火种的裘沙,借鲁迅的话说明自己坚守29年的心境:……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1999年,法国第三电视台拍摄世界100位文学家,中国选中鲁迅。该台记者朗热在走访了若干鲁迅研究者后,复访裘沙夫妇,生发感慨:你们对鲁迅的感情最深。

        鲁迅思想体系之真谛——“争存天下,首在立人

        “鲁迅笔下的时代已经过去19491971年的裘沙认为。自他成了阿难后,认定鲁迅杂文中锋利如刀的思想没有生锈,小说中的人物还活着,阿Q还在。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裘沙认为阿Q这一国民性的代表最难把握。于是,裘沙回家乡寻找阿Q。某日,家乡河埠上,裘沙见甲打乙,乙告饶着求甲松手,边逃边骂……乙跑到裘沙旁边,停了脚步,观察裘沙和他的画,开口,一副教训人的口吻:你有本事就画钞票。画一张就是五元格,格()有意思啦。他见周围人哄笑,越发得意,声音逐渐高了起来,我不是教过侬,叫侬画钞票,侬勿听,侬要是画我,我就把侬格本子扯掉!

        “活生生的阿Q”,裘沙暗喜。他寻找的就是这个叫长生的人——Q。裘沙跟了他11天。观察他——一天,在一酒馆里,一外地青年不小心碰倒了店内家什,店主未开口,喝酒的长生站起来对肇事者说:侬个贱胎,有啥了弗起,敢把小摊推翻,到伢马鞍公社来扬威。你长着几根屄毛,比比看。说着,解开裤带……看热闹的妇女哄地散了。

        “我是阿Q。你、我、他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阿Q的灵魂是在中国人心中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的,很可怕。裘沙说:“‘文革中造反派不准保守派革命,而保守派为了表明自己是革命的,又去给别人扣帽子,不准他们革命。这和假洋鬼子只能自己革命,不准阿Q革命,阿Q不准小D革命如出一辙。一场浩劫,遍地阿Q

        王伟君切齿,现在有阿Q更有软骨头,还有人类的兽性。贪官污吏岂是软骨头,简直就是没骨头。阿Q、软骨头还是少数。变色龙一样的伶俐人最多。伶俐人生存着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掉反复着先前的命运。

        裘沙举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几户农民冒着做监牢被枪毙的危险,以决心包产到户的行为,证实了鲁迅人各有己,群之大觉近矣

        29年研究,裘沙夫妇着文《坟文化偏至论》中的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争存天下,首在立人若其道术,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是鲁迅思想体系之真谛。即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横暴。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1986年,日本文化界三人叩开裘沙陋室,他们欲借鲁迅精神振兴日本。日本画展的成功,使裘沙的鲁迅研究更深一步,鲁迅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思想既是超越国界的,又是超越时代的。《鲁迅之世界》在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它成为振兴日本民族的精神力量之一。仙台鲁迅像前,日本人向裘沙夫妇深鞠躬。法国鲁迅研究者鲁阿教授评价《鲁迅之世界》,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翻译,它是不同文化思想沟通的桥梁,它是超越国界的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词语,也正因此它能达到我们所达不到的深度。它像一盏灯引领人们更深入地走进鲁迅世界。

        鲁迅的世界性让裘沙颇多感慨,他说:“1936年,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道: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快捷方式。今天,裘沙希望中华民族集体反思30年代的话,常温鲁迅,自我警惕,自我解剖,以防自我堕落。

        现年71岁的裘沙,除画鲁迅,特别愿到大学中讲鲁迅。他希望着鲁迅当年的希望——“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这光明即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裘沙、王伟君希望他们的画、他们的声音成为扶植脊梁的营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