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中文繁體 | 中文簡体 | English
  首页 > 论坛 > 人文社会

他给邓小平戴上博士帽


转载自保健时报 日期: 2008-07-07 作者:黄馨
他给邓小平戴上博士帽

  前言:周总理亲自邀请他回国,请他为祖国建设现代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参加了坦普尔大学在华盛顿为邓小平举行的博士授衔仪式,亲自给邓小平戴上博士帽。
    他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中美建交前就是亲密的朋友。他曾拍着还是大学生的小布什的肩膀说,好好干,将来要像你爸爸那样。
    他今年已经96岁高龄,每天却仍然要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
    他,就是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家名录和世界名人录的、上世纪50年代就已名扬世界的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
 
96岁的牛满江,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
 
    今年96岁高龄的牛满江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潜心于外基因学说的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采访牛满江教授之前,记者满怀崇敬和景仰,同时又有些忐忑不安。这样一位科学巨子,会愿意接受一个无名晚辈的采访吗?当满头银发的牛老从他宽大的办公桌后微笑着起身,并热情地伸出双手时,记者的担心消失了。我们的谈话,自然而然地从牛老正在进行的工作开始。
    牛老讲话时思维清晰,追忆起多年前的往事,都历历在目,绘声绘色,根本不像一个已近百岁的高龄老人。直到今天,他仍孜孜不倦的在工作,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记者不禁好奇地问起了他有无长葆年轻的秘诀。牛老哈哈大笑,笑毕,郑重其事地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不断工作。”
    牛老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上8时,他准时和夫人张葆英教授来到实验室,直到下午17时才离开。张葆英教授不无埋怨地说,有的时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还没到,牛老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每天下班都要催促他,该休息休息啦。周六周日是他们与亲友见面或与国内外朋友交流的时间。
    几十年不间断地辛勤工作带来了累累硕果。1944年,30岁的牛满江被北京大学派到斯坦福大学深造。1947年,他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1953年,他以一篇关于mRNA在遗传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牛老先后荣获多种奖项,包括美国的古根海姆奖和利利学术奖。1962年又被美国坦普尔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名字载入了美国科学家名录和世界名人录。
    从1973年开始,牛满江教授应中科院邀请,每年携夫人返华,与童第周领导的研究组进行合作。1978年,中科院请他带领中科院动物所的两位学者赴美,在费城坦普尔大学进修,使中美中断近30年的科学交流得以解冻,并开创了中国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到美国学习的先河。
    随后,牛老及童第周得到中科院的支持,向洛氏基金会和联合国筹集基金,协助中科院创立了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每年都要在这里工作6个月。
    牛老说,很多人都觉得我已经90多岁了,不适合再进实验室工作。而我给出的回答是,你不要看我的年龄,要看我还有没有清楚的头脑,严谨的思维,是不是还能工作。
    事实上,牛老1981年就退休了,到现在已经26年。但在这26年里,他没有一天不工作。当然,现在他的手指活动已失去控制精密仪器的能力,但是实验室有很多有动手能力,但是缺少知识和经验的年轻人,他们互相配合,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看芭蕾,听京剧,观球赛是牛满江自己的放松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加,牛老腿部的关节炎使他不能走太长的路,但是乐观的牛老说,15分钟以内的路程,我自己走没问题,更远一点的路,我就用轮椅代步。除了爬山困难一些,其它行动也还不受限制。
    说起爬山,牛老兴致勃勃。他回忆起多年前,同国画大师刘海粟不约相逢在黄山的情景。牛老和夫人正在陡峭的山路上奋力攀登,刘海粟坐着滑杆从后面追上来,问他俩,你们怎么不雇个轿夫抬着呢?牛老回答说,我们俩能爬上去,这样就很好。他们坚持不用滑杆,自己爬到山顶。说到这里,牛老强调,我自己也能爬上去。一直坐在旁边的张葆英教授这时插嘴说,那次真的是累坏了,以后很久我们都没有再爬山。牛老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年已经87岁的张葆英教授,和牛老的感情非常深。上世纪40年代,时任联合大学教师的牛老在实验室遇到了张葆英,相知相识,1943年,他们结成了夫妇。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携手度过了64个春秋。张葆英教授说,我们都是科学工作者,平时也会注意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保养身体,可能是这个原因,我们的身体比同龄人要好一些。不过我觉得是长期在实验室的工作,对科研的孜孜追求,使我们忘记了年龄。总是沉浸在实验中,随着实验的进度而高兴,我们都已经忘记自己是个老人了。
    张葆英教授说,牛老从年轻的时候就东奔西跑,一天到晚地忙。只要是跟科学研究有关的事,他都愿意做,高兴做。
    牛老曾协助南开大学、福建师大、湖南医大和西北大学等学校筹建研究机构;使南开大学与坦普尔大学成为姐妹学校;促成天津市和费城结成姐妹友好城市。他帮助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美国培训了几十名科研人员;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装备国内的实验室。鉴于牛老在推动中美学术交流方面的贡献,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都先后接见过牛老,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闲暇时,牛老喜欢看芭蕾,听京剧,有时候还看球赛。“我有自己的放松方式。”
 
    牛满江拍着还是大学生的小布什的肩膀说,好好干,将来要像你爸爸那样
 
    在牛老的办公室里,四处摆放着老照片。北墙的显眼地方,有一张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牛满江教授和夫人满面笑容,紧紧地握着周恩来总理的手。回忆往事,牛老满怀深情,他说,那是1973年5月,周总理接见了他们夫妻,邀请他们回国,为祖国建设现代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时的摄影记者为他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至今已经保存了34年。
    到了1977年,邓小平复出,首次接见的外宾就是牛满江夫妇。他们与邓小平的亲密合影,现在就放在牛老的办公桌旁。
    1979年1月,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美国,坦普尔大学向邓小平授予名誉法学博士的称号。当时正在坦普尔大学任教的牛满江教授不但推动了这一事件的进展,而且也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博士授衔仪式,还亲自帮助邓小平戴上博士帽。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美国,也成为牛老珍藏心中,一生难忘的记忆。
    牛老回忆说,当时中美刚刚建交不到一个月,得知邓小平即将访美的消息,他十分高兴,并建议坦普尔大学向邓小平授博士学位,以示敬意。邓小平欣然接受了这一学位,在美方的安排下,授衔仪式在华盛顿的布莱尔大厅举行。在仪式上,校方董事会的董事长狄克逊向邓小平致词,牛满江教授把英文译成汉语,还亲手为邓小平戴上了博士帽。
    会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Walter  Cronkite追问牛满江教授说,牛教授,美国有那么多的名牌大学,他们都想把荣誉博士的学位授给邓小平,为什么邓先生只选择了坦普尔大学呢?牛教授机智地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你问错了人,你应该去问邓先生本人呀。
    张葆英教授也回忆说,给邓小平授衔的那天,正好下着大雪。我开着车子,带着几个中国留学生从费城赶往华盛顿,想要参加仪式。偏偏半路上,车子爆胎了,当时真把我急坏了。还好,虽然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最后终于赶上了。
    张葆英教授也喜欢照相。在办公室里,还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就是张教授亲自为牛老和他们的朋友老布什一起拍的。照片上的牛老和老布什在宽敞的大厅里并肩而立,神情亲密。牛老说,我们和老布什的友谊早在中美建交前就开始了。那时候,老布什还在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任职,我们俩有机会到他们家里去做客。小布什那时还在大学读书,我拍着他的肩膀说,George,好好干,将来要像你爸爸那样。
    后来,老布什担任了美国总统,1996年秋天访问中国北京时,还接见过牛老夫妇,并且将代表自己家族荣誉的全金制作的领带夹赠送给牛教授,同样的胸花赠送给张教授。
    牛满江教授记忆中最重要的人物,除了这些地位显赫的领导人,还有一位,就是他初一时的老师陆效三。
    牛老说,上世纪70年代,我刚从美国回来,住在北京饭店。我的老师陆效三在家乡听说我回国了,不相信,就到北京来看我。他十分感慨地对我说,牛满江啊,你小时候是班上最不成器的孩子,真是想不到今天有这么大的出息。
    叙旧之后,老师空着手回去了。当时我久居美国37年,把很多中国的习惯都忘掉了。老师大老远来看我,可我连件象样的礼物也没有送给老师,现在想想真是觉得愧疚。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文摄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1 页  共 1 页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 察看评论或转发

 

  :: 新闻媒体
 
  :: 图片资料库
 
  焦点
:: 如何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中医药的「性味」与小分子药物
:: 我为什么弃西从中
::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不可忽视颈椎病
:: 传媒 --- 退化性关节炎
:: SARS病人使用SDTL疗法现身说法
:: SDTL生命因子可解决高原缺氧难题
:: 取消中医药不智,但「三效瓶颈」有待突破
:: 马来西亚生物学界、马六甲州政府代表团访问释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工作交流简报
:: 纳米小分子--将成药物研究突破口
:: 港发展生物研究 恢复青春
::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 释慧远
:: “SDTL生命因子”:生命科学的突破与应用——访著名分子医学家、生物科学家释慧远教授
 
  最新消息
:: 最后一块基因“拼图”揭开哪些生命谜团
:: 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发布会聚焦药品监管五年31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
:: AI制药或将终结药物研发“双十定律
:: 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 《中国经济周刊》
:: 通告-《䆁慧远(国际)生命科学基金会》改名为《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 港科研机构推治疗H7N9新方法
:: 港府优化政策促科技创新
:: 世界选择了中医药 ——首届中医药全球大会盛况空前
:: SDTL生命因子 —— 对中西医药现代化的突破与挑战《中国经济周刊》
  --> 更多消息...
    联系我们   |   意见与建议   |   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 2008 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本网站所有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本会立场!